加速試驗是基于應力累積損傷模型理論,在不改變電子設備失效機理的前提下,通過提高試驗應力來縮短試驗時間,要求產品在較高的試驗應力條件下產生與常規應力條件下同等的累積損傷,即加速后的環境應力(包括應力量值和持續時間)與加速前的環境應力對產品失效的累積影響是等效的,以此來達到快速評價產品的可靠性水平的目的
一、可靠性加速試驗的目的
1、采用加大應力的方法促使產品在短期內達到相同的失效效果,以預測其在正常工作條件或儲存條件下的可靠性/壽命;
2、通過加大應力,快速找出產品潛在的設計薄弱環節,提供產品的可靠性/壽命信息,實現產品可靠性提高/壽命延長。
二、加速試驗的分類
基于累積損傷模型,試驗中獲取的相關信息以及產品的使用狀態假設,加速試驗方法被分成三種類型:
A類(定性加速試驗):用于發現故障模式和(或)故障現象;
B類(定量加速試驗):用于預計產品正常使用時的失效分布;
C類(定量時間和事件壓縮試驗):用于預計產品正常使用時的失效分布。
注:其中B類和C類加速試驗方法可以使試驗時間縮短。B類加速試驗需基于某一特定的失效機理,通常情況下,可應用于產品的壽命加速。針對C類加速試驗方法需要在試驗前對其使用方式進行研究并對其具體的使用條件進行假設,可應用于失效率加速。
三、定量加速試驗方法
定量加速試驗是使用應力累積損傷方法確定產品預期壽命期的可靠性水平。產品預期損傷值與其使用時要求值之間的必要裕度決定了產品的可靠性水平。該類定量加速試驗在比產品預期壽命短得多的時間內實現預期的累積損傷。
定量加速試驗使用基于具體失效機理(失效模式)確定的定量加速因子,該加速因子確定了產品在特定試驗應力與其使用環境應力下所能經受的時間之間的關系。產品的失效或失效模式分布是通過收集各項加速試驗的信息確定的。該試驗信息為建立產品的使用壽命模型提供依據,可用于量化各種可靠性指標的加速性。
在這種方式下,可通過在任何預期的應力水平下評估單個失效模式發生的概率或可靠度來評估整個產品的可靠性。如果需要使用其他試驗類型(比如可靠性增長試驗,可靠性驗證試驗)來分析數據時,已確定的加速因子可以用于重新計算加速試驗中的失效次數以便表征產品在使用環境條件下的失效次數,并用于計算其可靠性。
從該類定量加速試驗中獲取信息的另一種方式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和失效模式下開展試驗直至受試樣品發生失效。這種方式可以確定合理的產品失效分布及合適的加速因子,可用于計算特定失效模式發生的概率。B類試驗的應力水平比產品使用時要求的應力水平高,但低于加速極限試驗所施加的應力水平,如圖1所示。這個試驗應力水平可以處于設計規范規定的應力極限與破壞應力極限之間。該類試驗持續時間應足夠長,以期引起的累積損傷比產品在壽命期內經受的預期應力而引起的累積損傷大并確保有一定的裕度。這個裕度可以用來確定產品在時間(tL)內的可靠度R(tL)。
可以通過提高比特定使用應力(工作應力、環境應力)高的試驗應力來縮短試驗時間。試驗應力水平產生了與產品預期壽命期內等同的累積損傷效應,但是可以很顯著地縮短試驗周期。
四、常用的加速模型:
通過在加速應力條件下獲得的壽命數據,對數據進行擬合處理,獲得加速因子并外推得到預期工作環境條件下的壽命,要進行這樣的數據處理,需要根據產品的使用工況(單應力或多應力)建立相應的加速試驗模型,例如溫度模型、溫濕度模型、振動模型、快速溫變模型、溫濕度-振動模型、高溫-振動模型、電應力模型等,見如下示例模型:
溫度加速Arrhenius模型見式(1)
溫濕度加速Peck模型見式(2)
溫度循環加速W-E模型見式(3)
振動/電應力加速逆冪模型見式(4)
溫濕度-振動綜合應力加速模型見式(5)
五、如何確定電子設備加速試驗方案
1) 確定電子設備試驗統計方案和試驗剖面,也可以根據電子設備的實際使用場景制定試驗剖面;
2) 識別影響電子設備可靠性的主要故障模式,確定關鍵環境應力,并依據GB/T 34986確定各應力對應的加速模型;
3) 根據電子設備的特點和強化試驗結果,確定加速應力的極限應力信息;
4) 根據電子設備加速模型,將常規應力試驗剖面轉化為等效的當量加速應力剖面,并以此開展加速試驗;
5) 根據可靠性累計試驗時間與故障統計數,判斷電子設備可靠性鑒定試驗是否通過,評估MTBF單邊置信下限。
六、何時采用可靠性定量加速試驗
對于高可靠、長壽命指標要求的產品,定量加速試驗可以通過提高比典型應力(環境應力和工作載荷)高的試驗應力來縮短產品可靠性指標/壽命驗證時間,具有傳統試驗不可比擬的優勢。
七、加速試驗依據的檢測標準是什么?
GB/T34986-2017 產品加速試驗方法。